园林设计参考文献(园林设计文献综述)

2024-12-04

求十个植物园论文的参考文献!!~急急急!~~谢了!!

1、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胚、胚珠、子房、花药、花粉以及贮藏器官的薄壁组织、维管束组织等,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

2、金银花茶等;美容厅可利用芳香油为客人按摩美容;浴池可进行芳香浴,即利用芳香植物的根、茎、叶进行沐浴,可洁净身体、滋润皮肤、消除肌肉酸痛、安定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可利用的植物有迷迭香( Rosmarinus of-ficinalis) 、薄荷、玫瑰( Rosa rugosa) 等。

3、莲,作为水生植物,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对研究被子植物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园林景观应用、食用与药用价值引起国际关注。

国外园林建筑发展的参考文献

在探讨国外园林建筑发展的参考文献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胡永红与黄卫昌在2001年发表的文章《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中,详细介绍了美国植物园的特色与管理经验,为上海植物园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Invisible Gardens》是彼得·沃克与梅琳达·西莫合作的一本著作,通过深入探讨园林设计的无形元素,如空间、光线、声音和感觉等,强调了园林设计中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连接,启发了设计师在设计中注重环境与人的互动。

斯陀园中哥特式的教区建筑的圆形穹顶古罗马风格建筑形式,系列柱廊、维纳斯神庙、文艺复兴时期半圆形室外坐椅,甚至还有从罗马马第美别墅中发展而来的木头桥,这些形式和纪念物都有一种神话祈祷的含义,如在梦境中。

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园林的非凡魅力以及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此外,童寯的画册作品,如《童寯画选》、《童寯素描选》等,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生动描绘了建筑与园林之美,为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童寯文集》四卷则汇集了童寯的全部学术成果,为建筑与园林研究者提供了一部珍贵的参考文献。

园林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形成园林的特有的艺术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园林设计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作为园林设计工作者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要把握传统园林的精髓,结合现代园林设计的理念,再次创造现代园林的辉煌。

本文从节约型园林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与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与方法。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提出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越国的皇家园林的参考文献

研究证实,这座石水池与曲渠同属南越国王宫御苑的园林水景,两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宫苑实例。这一发现,首次从考古学角度为人们展示了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皇家园林实例。

御苑露真容,长乐宫与华音宫的发现,揭示了南越国皇家园林的壮观与奢华。岭南第一简,南越两座新殿堂的发现,为研究南越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南越国寻踪,是探索历史,解读文化的过程。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得以一窥南越王陵的辉煌与神秘,感受南越国的独特魅力。

南越国宫署遗址,这座中国最古老的宫苑,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早于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约1000年。1984年,中山四路忠佑大街一处工地挖掘出的大型地下石构蓄水池,面积达4000平方米,其精湛工艺令人惊叹,包括冰裂纹石板铺砌、斜坡形池壁和木质输水暗槽。

皇家园林有南越王的四台、闽越王的桑溪、南汉的西御苑、闽王的西湖水晶宫等。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的九曜园中,九石是刘王命犯人从江南的太湖、灵璧和三江购得的。而私园有广东的四大名园、广西的雁园、福建的菽庄花园、台湾的四大名园等。

其次,皂幕山的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曾是南越国时期的皇家园林,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山中,还可以看到许多古代遗迹和文物,如古墓、石刻、陶器等,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此外,皂幕山还是佛教圣地,有许多寺庙和僧人在此修行,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再者,徒步游玩皂幕山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式。

托马斯·丘奇参考文献

托马斯·丘奇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园林设计师,其代表作品和理论为后世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其中,《Gardens are for People (Third Edition)》一书是他对现代园林设计的深度阐述,强调了园林设计应以人类需求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设计原则与实践方法,对现代景观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求一份园林或者景观相关的外文参考文献,2000字,英文中文都要那种。_百...

通常情况下,园林景观的优劣与否,除部分受制于天时地利外,更多地取决于造园的设计者是否匠心独运,是否能巧妙地运用地域和环境上的特点,融自身的审美观念于其中,自树一帜,而园林的艺术性在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期刊网http://里找,有那种英文的文献,之后翻译过来。万方、维普都可以。或者直接到外人数据库找。

实验研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已有的工作;要完成15000字以上的论文,其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的讨论与结论等内容;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

城市化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园林设计为人们营造一个个优美的环境空间,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在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重寻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摘要: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植物。用实例工程阐述了竹类在中国园林景观中的设计与应用,并对其今后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了客观的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国内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学科发展、学生设计实践、课程创意模式的现状,总结出当前国内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存在的创意模式单创意方法简单、缺少融合性创意模式等问题。认为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是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风景园林专业教改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竹类的参考文献

综上所述,大眼竹的学术名称是Bambusa eutuldoides。它在多个文献中被提及和描述,包括《岭南大学科学通报》、《香港竹谱》、《广西竹种及其栽培》和《中国竹谱》。这些文献为研究者提供了关于大眼竹的详细信息。

《中国竹类图志》是由易同培、史军义等专家编著的专业图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于2008年7月1日首次公开发行。该书共包含766页,字数达到了120万字,详尽地描绘和介绍了中国竹类的丰富多样性。印刷时间同样为2008年7月1日,采用8开本设计,选用了高质量的铜版纸,确保了图书的印刷质量和视觉效果。

牧野富太郎《日本植物图鉴》875页,图2623,1940;牧野富太郎《新日本植物图鉴》707页,图2826,1961年;北村四太郎、村田源《原色日本植物图鉴-木本篇》(II)368页,图400,815,1979年;《竹的种类及栽培利用》85页,1984年。

阔叶玉山竹的最初记录由Wen在1987年的《竹子研究汇刊》第6卷第3期中详细描述,编号为34。此外,它也在1991年的《云南树木图志》下册中被提及,具体位于1443页。在植物分类学文献中,它也被称为Arundinaria megalothyrsa,首次发表于Hand.-Mazz. 1936年的《Symb. Sin.》第7卷,编号为1270。